原标题:沥青自述:虽然我很弱,也不是没半点希望
一个月前油价崩塌开启了沥青大幅下挫之旅。不过此后油价经历了两轮4美元涨势,沥青却不断秀出下限,最低探至2264元。而节后丝毫不受化工期货多头浓厚氛围感化,盘面逆势录得三连阴。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目前我才是能化期货最弱者,亟待拯救!
节后三日累计增仓10万手,幅度是不小的,伴随盘面企稳暗示多空双方要在2300元一线稍作纠缠。现货方面,9月中旬后沥青现货绝对荣膺化工品跳水王,随着华东主营炼厂不断下调价格,沥青现货华东-东北、华东-山东价差均向历史同期中位回归,同时伴随高基差迅速缩水。
而现货糟糕表现无疑是沥青供应宽松最有力证明。背后原因上篇观察也解释过,沥青在二季度在超过25%的毛利率刺激下,炼厂疯狂输出,且由于原油进口较多,后期即使利润下降,也得被动进行一定量生产。其实今年倒并非沥青产能投放大年,新增产能中有90%为炼厂原有常减压装置,新投产装置占比较小。不过产量增量确实不少,主要来自于地炼和中石化企业。
去年沥青原料供应端最大炒点—委内瑞拉断供问题,似乎在今年偃旗息鼓。其实委内瑞拉依旧面临严峻制裁,内忧外患改善不大。不过据市场反馈,进口到中国原料通过东南亚中转,最终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委内瑞拉原油经过变更原产地或品名后以东南亚原油或者稀释沥青的名义报关进口到中国,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裁风险,同时以稀释沥青名义进口不需要原油配额,扩大了炼厂原料来源。
所以除非成本端油价重心明显提升,在供应未有明显缩量预期下,沥青想改善供需格局只能靠需求发力。上篇观察亦曾提到沥青需求存在预想美好现实骨干的窘境。比如公路投资是表征沥青需求的直接宏观指标。今年二季度起国内投资明显恢复,投资同比增速达20%以上,8月累计同比增长12.9%。修路也有地方债的资金支持。今年1-9月用于修路的新增专项债累计同比增加14%,累计发行额为2015年以来最高,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沥青需求的释放。
但目前沥青期现表现以及社会库存数据摆在那,消耗不及预期!不知道是否与今年多地有超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记录,影响了道路项目的施工节奏有关。现实是随着气温下降,还有拉尼娜现象(天更冷)隐患,留给工人师傅施工的时间不多了。首先肯定是东北地区面临需求下降,若当地船燃焦化需求不能承接沥青供应,那么炼厂自然要降价或者降低开工率挺价。不过近期赶工需求有冒头迹象,首先现货市场给了一个企稳信号,比如中石化优惠政策取消,节后华东地区重交沥青现货价维持在2300-2400元/吨。当然个别炼厂库存高位,实际成交低于2300元/吨。所以本周后半段沥青盘面存在利空出尽待涨逻辑,叠加油价重心抬升,主力重返2400元上方。
但是不确定当下赶工潮能否有效对冲掉新增供应量。降价后若东北到华东套利窗口打开,则会有船货南下,施压南方市场,那么南方的需求是否能带动全国的供应?确实是要打问号的。如果带不动,就将重演东北地区降价过程。虽然冬季尚有冬储题材,但近几年该题材对沥青期现提振效果有限。归根结底还是有了成熟的期货市场,炼厂生产经营策略更加灵活。如此看来,日后沥青纵然上涨,也将在悲观预期下徐徐图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